分而治之
分而治之(D&C)是一种通用的问题解决方法。
D&C并非可用于解决问题的算法,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。我们经常用递归算法来实现分而治之。
使用D&C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。
- 找出基线条件,这种条件必须尽可能简单。
- 不断将问题分解(或者说缩小规模),直到符合基线条件。
编写涉及数组的递归函数时,基线条件通常是数组为空或只包含一个元素。陷入困境时,请检查基线条件是不是这样的。
快速排序
快速排序使用了D&C的策略。
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,比选择排序快得多。
基线条件为数组为空或只包含一个元素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需原样返回数组——根本就不用排序。
快速排序的步骤:
- 选择基准值。
- 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: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和大于基准值的元素。
- 这两个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。
快速排序的代码:
1 | def quicksort(array): |
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比较:
选择排序的运行时间为O(n2),速度非常慢。
合并排序的运行时间为O(n log n)。
快速排序在在平均情况下的运行时间为O(n log n),在最糟情况下的运行时间为O(n2)。它遇上平均情况的可能性要比最糟情况大得多。
有时候,常量的影响可能很大,对快速排序和合并排序来说就是如此。快速排序和合并排序的运行时间都为O(n log n),但快速排序的常量比合并排序小,因此快速排序的速度将更快。(为什么快速排序的常量比归并排序小?)
小结
- D&C将问题逐步分解。使用D&C处理列表时,基线条件很可能是空数组或只包含一个元素的数组。
- 实现快速排序时,请随机地选择用作基准值的元素。快速排序的平均运行时间为O(n log n)。
- 大O表示法中的常量有时候事关重大,这就是快速排序比合并排序快的原因所在。
- 比较简单查找和二分查找时,常量几乎无关紧要,因为列表很长时,O(log n)的速度比O(n)快得多。